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聯系電話在線反饋

解碼華龍一號:傳承強國之志 堅持自立自強 打造國家名片

作者.  日期.2022-08-24  來源.http://www.shkh.cc  瀏覽.3614


    摘 要:解碼華龍一號:傳承強國之志 堅持自立自強 打造國家名片

2021年1月30日,東海之濱,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五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這一刻,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今年3、4月,福清核電6號機組與卡拉奇3號機組相繼投入商運,這是中核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取得的嶄新成就。

十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核集團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一場從“跟跑世界”到“并跑世界”的跨越。

十年,華龍一號的每一項成就,都在訴說著——建設核工業強國,我們使命在肩。

鑄就國之重器,占領核科技革命戰略高地

177堆芯 CF3先進核燃料組件

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

抗九級以上烈度地震

抗大飛機撞擊

完整自主知識產權

符合國際最高安全標準

十年

中核集團堅持以自主創新作為戰略基點

以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強

支撐強國建設新征程!

先破后立,浴火重生

2011年3月11日,這是所有核電人都忘不了的一天。一場由里氏9.0級地震引發的14米海嘯席卷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導致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事故發生后第5天,國務院召開會議,決定全面評估在建核電站安全性,暫停審批新上核電項目。原定于2011年底開工建設的具有三代特性的中國自主二代核電項目CP1000也被中道而止。

“CP1000型號承載著核電人近10年心血,在所有人都以為自主核電的夢想就要在自己手里實現的時候,突然一切都被暫停了,那時候大家都很失落,”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如是說。“但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歷程中,每一步都是冒著風險的。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努力把風險降到最低。新形勢下, 中核人重振旗鼓,加速推動已經提前布局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型號研發——也就是今天的華龍一號。

勇闖無人區,勇當探路者

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10年來,中核集團堅持瞄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 ,自主攻關、不懈創新。華龍團隊搭建了“全球化產學研用”高效協同創新平臺,協同國內75家高校、科研機構、設備制造廠,在汲取世界先進核電理念與事故教訓、總結中國30余年核電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突破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抗大飛機撞擊的雙層安全殼”、“抗9.0烈度以上地震”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2014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評定認證——華龍一號安全標準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科技發展的“命門”所在。10年來,在打好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技術攻堅戰的進程中,中核集團堅持布局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建設,形成2044項國內國際標準組成的完整標準體系,700多項國內專利、65項國際專利、125項軟件著作權和200余項海外商標等構成的完整知識產權體系,把核電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破解能源困局,賦能雙碳目標

縱觀歷史,能源的每一次更替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世界格局的重塑。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與化石能源短缺困局,第四次能源革命悄然而至。核電作為清潔、低碳、安全的基荷能源,已然成為解決我國能源安全、賦能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

目前,一臺華龍一號機組年發電量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一個中型城市一年的用電需求。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16萬噸,植樹造林7000萬棵。同時,華龍一號的出世,也標志著我國正式擁有了可以規模化發展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面向中長期,華龍團隊將加快后續堆型的研發應用,加快推進三代核電批量化、規模化建設,助力提升我國在世界能源舞臺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打造國家名片,推動產業轉型破浪前行

100%核心設備國產化

5300多家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

遍布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鏈合作

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十年攻堅戰中

華龍一號是這場勝利的縮影

2021年5月21日,距京3800多公里外,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號機組投入商運,填補了巴基斯近坦三分之一的電力缺口,為深化中巴兩國友誼注入強勁動力。

10年間,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華龍一號已經成為代表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獲得國際市場廣泛認可。目前,團隊已經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核電項目合作關系,以中國力量推動世界核電發展。根據數據統計,出口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相當于出口大約30萬輛小汽車的價值,全壽期可以創造約1000億元的產值。

作為世界上最為復雜的超級工程之一,華龍一號走出國門的背后,不僅是我國核電技術的支撐,更是整體工業的激蕩變革。

由于核電站的建造對設備精密度要求極高,在華龍一號之前,相關材料基本都從歐美國家進口。2018年,首堆建設現場安裝高峰期,平日里為國內核電站提供核級卡套的某國供貨公司突然宣布要退出中國市場。別看卡套是個小物件,但是卡套接頭的故障很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質泄露,影響整個電廠運行。這場突如其來的“卡脖子”威脅,將直接影響工程建設。

幸運的是,中核集團從一開始就清醒地意識到,如果設備供應鏈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對工程建設來說必然是致命隱患。所以在首堆工程建設進程中,華龍團隊始終堅持走設備國產化路線。特別是這場危機出現后,團隊迅速集合了國內具有核級卡套生產制造資質的合格供貨商,協同完成核級卡套的國產化供貨,轉危為機。

10年,負重爬坡、滴水入海。正是對“中國制造”的堅守 ,華龍一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一同突破了411臺核心設備與關鍵材料國產化,打破了我國核電工程建設長年受制于人的“鎖喉之痛”,引領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向世界舞臺。

推進智慧工程,搶抓數字文明時代機遇

2000多個日夜里

前后近10萬人參與建設的這項“超級工程”

用總承包與數字化建造實力

創造了世界三代核電首堆工程建設的“時間紀錄”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5萬多臺(套)設備、350多個系統,113517張施工圖紙、前后近10萬人參建…首堆工程浩大繁瑣。同時作為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首堆建造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一切都要在摸索中前行。

盡管如此,華龍團隊仍然創造了世界三代核電機組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從2015年5月實現FCD到2020年11月并網發電,實際工期68個月,打破了全球核電發展史上首堆必拖的魔咒。

最佳紀錄的背后,是中核集團對總承包與數字化轉型道路的不懈探索。

10年來,中核集團堅持總承包道路,探索出一套以核電設計為龍頭,統籌管理“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四大板塊的工程總承包模式。華龍一號研發設計牽頭和工程總承包單位——中核工程董事長徐鵬飛表示,“總承包有利于核電工程建設質量、安全、進度、成本一體化管理,同時能夠降低管理成本、縮短建造周期。目前中核工程已經具備了同時建造10臺機組的能力”。同時,在華龍工程建設過程中,中核集團積極推進管理創新,采用沙盤推演管理工具,實施反應堆EPS一體化集成供應管理,建立全周期全范圍一體化TOP10管理體系,助力提升我國核工業工程建造整體實力。

10年來,中核集團順應數字時代腳步,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在華龍一號首堆建設進程中,中核集團應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了涵蓋立項、開工、施工管理到竣工驗收等工程建設各環節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工程項目全周期大數據;建設了與外圍系統無縫銜接的一體化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施工“集智創新”;建立工程質量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了質量計劃多維統計分析;推進智慧工地物聯網建設,對建設現場進行可視化、智能化監控,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歷史數據和現有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實現了各關鍵要素的智能化管理。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來到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時勉勵華龍一號團隊,“你們是在鑄‘國家重器’,為中國發展‘強筋壯骨’”。

傳承強國之志,從篳路藍縷到璀璨星光

“華龍一號是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我們要把它推向全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國際場合稱贊華龍一號

給予核工業人莫大的鼓舞與重托

十年一劍,“華龍一號”這座核電里程碑承載著三代核工業人強核報國的心血,也傳遞著“星星之火”的紅色信仰。

“百萬千瓦級大型先進壓水堆自主化”,這是歷史的使命。回首30年前,我國核電正處于起步初期,核電關鍵設備大到壓力容器,小到一根電纜、一顆螺絲釘、甚至鋼筋混凝土都需要進口。自那時起,所有人都秉著一口氣,“瞄準大型先進壓水堆,建設中國自己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一個使命,我們堅持了三代人。從30萬、60萬到百萬千瓦級自主核電,在黨的領導下,核工業人用30年時間穿越了發達國家70年的核電發展歷程,讓夢想落地為現實。

“打贏三代核電技術突圍戰”,凝聚著中國之治—黨建引領的智慧與力量。在華龍一號研發建設進程中,中核集團與各參研參建單位大力協同,開展黨建聯建,探索形成“黨建融入重大工程項目”特色管理模式。通過集團黨組高位化推進、黨組織體系與工程建設管理一體化協同、聯合委員會制度化保障、項目黨建工作與一線建設任務精準化對接,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華龍團隊闖關奪隘、實現創新突破的內生動力。

華龍一號也近乎是一座精神豐碑。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中最吃重的脊梁,是一項需要俯下身子、腳踏實地投入的慢事業。“整個華龍的研發過程就像是一場在無人區的探險。很多個瞬間,我也會質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把挑戰標準制定的那么高?還有沒有必要堅持一些東西?但是華龍團隊,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邢繼說,“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多元價值與選擇碰撞的時代,我很欽佩,這樣一群年輕人仍愿投身于此, 扎扎實實深耕在核能這樣一個基礎行業,將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人們說,英雄是被賦予的,而戰士是與生俱來的。大概華龍團隊里的每一個人,也是這個時代的戰士。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前行。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數字化轉型疊加的時代路口,華龍團隊將奮輯勇進,心系“國之大者”,肩負“強核使命”,以核電發展新成就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 評論信息

暫時還沒有評論!

 ↑ 發表評論

  •  *
  •  *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150個字符。
  •  *  
  • 所有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請各位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